LILO 与 GRUB 的不同之处(引自 IBM dW):
- LILO 没有交互式命令界面,而 GRUB 拥有。
- LILO 不支持网络引导,而 GRUB 支持。
- LILO 将关于可以引导的操作系统位置的信息物理上存储在 MBR 中。如果修改了 LILO 配置文件,必须将 LILO 第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重写到 MBR。相对于 GRUB,这是一个更为危险的选择,因为错误配置的 MBR 可能会让系统无法引导。使用 GRUB,如果配置文件配置错误,则只是默认转到 GRUB 命令行界面。
但也不是说 LILO 一无是处:都
- lilo.conf 中对硬盘分区的描述与 Linux 是相同的,而 GRUB 则有自己的一套“说法”;就我个人而言,LILO 在这点上更好。
- GRUB 的单用户模式使任何人都能得到 root 权限,而交互式 GRUB 编辑器允许用户获得修改 GRUB 配置的完全访问权限,而 LILO 没有这些烦恼。
- lilo 的启动过程不依赖 lilo.conf,就算分区坏了也没事;而 GRUB 在启动过程中需要读取 menu.conf,如果 menu.conf 的分区失效,GRUB 直接玩完。
Slackware 可能是现在唯一的一个默认使用 LILO 的发行版(我是很想搞清楚大神为什么不使用 GRUB),既然大神都有如此的选择,想必 LILO 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